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独有清明节具有双重身份:节气兼节日。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雨量增多,草木萌动,一扫冬日寒冷萧条的景象。原本是农事节气,清明是从节气变为节日和中国古代三月上旬的另两个祭祀性节日——上巳和寒食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的清明节演变之中既有生死别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资料图】
一、清明节形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囊括了二者的祭祀感恩及新生复活的文化内涵
清明最初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但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的日子接近,后来三者就逐渐融为一体。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并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俗节日。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时间上,清明节是寒食节过后的三天日子。寒食节与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介子推"割骨啖君"的故事有关。
介子推与母亲雕像
春秋初期的晋国,内乱不己,晋国公子重耳为避祸,出国逃亡19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辛。在这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不离左右。有一次,他们断炊绝粮,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接着,晋文公对一直跟随自己逃亡的臣僚论功行赏,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也不向晋文公邀功请赏,而且更不耻与那些挟功求禄的势利之人同朝为臣,就带着母亲隐居到今山西介休县内的绵山。晋文公知道后,追忆起介子推的忠诚,十分后悔,就亲自去请介子推下山,介子推却躲起来,坚决不肯与晋文公见面。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就下令火焚绵山。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宁愿被火烧死,也不肯出山,结果他与母亲双双抱树而死。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疼痛不己,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开始日期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根据相关史料可见,从周至汉,人们都要在三月上巳日去水边举行"招魂续魄,拔除不祥"的祭祀活动。从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死亡复活"仪式。秋去冬来,万木萧瑟,动物冬目民大地沉寂,一切好像死去一样。然而,冬去春来,大地苏醒,杨柳吐青,虫蚁惊蛰,百鸟啼鸣,万象更新,春天战胜严寒,自然界又复活了。此时,猫了一个冬天的人们走向原野,走到水边,用春水洗去身上的宿垢,采香草薰除秽气,为大地招魂,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回到人间。上巳节,原本的文化涵义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
三月三是"中国的泼水节"用香草熏和水沐浴,其目的为古代祈子之节,其意与生殖、恋爱之事有关。与其说是"中国的泼水节"不如说是"中国的复活节"。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也像死去复活一样,得到了再生。用清洁的春水洗去宿垢和邪秽,用兰草招回魂魄,人和自然都得到了新生!这便是上巳节的文化意义所在。
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一诗中说"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正是寒食清明上巳为一体的佐证,寒食、清明、上巳逐渐融为一体。
二、清明节从寒食节的悲伤的氛围己经慢慢的淡化,逐渐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凸显娱乐性
宋代,随着寒食节俗向清明节的转移,寒食节作为一个单独节日的称法渐趋式微,而"清明"之称却大行其道。北宋年间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对当时汴京城过清明节百态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
清明节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寓嬉乐于哀痛之中,使清明成为一个非常盛大的综合节日。北宋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呈现出宋代清明节的盛况。此图以朴厚细腻的笔触,生动准确地为我们再现了清明时节汴梁城内外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各种活动。画而自右至左分为三段:首段为郊野乡村,几间茅屋掩映在疏林薄雾中,纵横吁陌,柳绿草茂,行人往来,踏青赏春。中段绘以水势轻缓的汁河,槽船散布其间,两岸屋宇连绵,人头攒动。尤为夺目的是汴河上那座宛若飞虹的木拱桥,桥上及左右,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物众多,各具神情。末段为鳞次栉比的房舍,交错的街市,百肆杂陈,招牌巾翻呢,目不暇接。人流如潮,川流不息,活动多样,各尽其妙。
据说元代由于废除了火禁,寒食节遭到了重创,从此,清明节代替了寒食节的地位。寒食节的悲伤的氛围己经慢慢的淡化,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唐代清明的娱乐活动如蹴鞠、击鞠、荡秋千、斗鸡等活动,在宋代也十分流行。下面略述一下清明节几种主要娱乐活动。
(一)踏青赏春。清明节正当农历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满目葱翠,一派生机,是人们外出郊游的大好时光。清明踏青赏春的习俗自古有之。魏晋时,每到上巳节,人们便到风景区或溪水之畔嬉乐,带着春食、春酒,或席地野餐,或在河边"曲水流筋"相与为乐。唐宋时,踏青活动更为盛行古代礼教森严,大家闺秀多深居闺阁,平时不能随便外出,而在清明踏青时,她们才可以盛服靓妆结伴踏青,尽情地赏春嬉戏,故民间有句俗语说:"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杜甫在《丽人行》中也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宋人对踏青更为热衷。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一幅宋人清明踏青图:"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深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生动地反映了宋代踏青活动的盛况。在祭奠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饱览秀色、愉悦身心,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对待生命特有的豁达态度。
(二)娱乐健身。顺应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清明也是人们走出家门,舒展身体、愉悦精神,开展各种户外体育活动的好时候。自古清明时节的娱乐健身活动就丰富多样,主要有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等。丰富的娱乐健身活动和繁荣的节日景象,构成了清明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蹴鞠
蹴鞠 古时清明节的一项重要习俗,蹴鞠的意思是踢球。蹴鞠比赛与今天的足球比赛有不同之处。蹴鞠时,人们在球场的中央竖起高高的竹竿,并在上而悬挂布网,以此作为球门。球门上的洞,名曰"风流眼"。比赛时,双方球员互相不能过界,要依靠高超的球技把球踢过风流眼,以此分出高下。这种比赛很有观赏性。据史书记载,在宋太祖时期,每年的清明节,王公大臣、宰相宾客,都要在皇宫里举行蹴鞠比赛,有时候皇帝亲自下场,与臣同乐。元代钱选所绘的《蹴鞠图》,便是对这一事实的生动写照。画中宋太祖赵匡J8L与五位臣子围成一圈,正在聚精会神地踢球。由于朝廷对蹴鞠的推崇,蹴鞠运动在社会上极为普及,不仅男子蹴鞠,还有女子蹴鞠。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在清明时节,人们都会选择高岗的空地举行蹴鞠活动。
荡秋千
荡秋千 人们在荡秋千时发明了多种玩法。一种是比赛谁荡得高。人们常在高处系上花、铃等物,看谁在荡秋千时能碰到这些花或铃;或在秋千横板下系上一根用来衡量高度的绳子,看谁在秋千荡起时能把这根绳子彻底带离地面。另一种是比赛谁荡得花样多。一些秋千高手,能在秋千远离地面时,做出金鸡独立、翻身转体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由于荡秋千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培养勇敢无畏的精神,因此,荡秋千早已成为中国传统体育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项运动。
荡秋千在汉武帝时主要是后宫女子参与的一项活动,魏晋南北朝以后,此项活动由宫中向民间普及。到了唐代,荡秋千则成了最受女子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寒食清明时节,唐玄宗必会组织宫女们举行荡秋千比赛,眼看着彩娥飘舞,耳闻着娇声婉转,唐玄宗心醉神迷,情不自禁地把女子荡秋千称为"半仙之戏"
历代文人墨客对女子荡秋千的歌咏之词不胜枚举。白居易在《和春深》中写道:"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在歌咏荡秋千的诗词中,最为精妙生动的要数唐代王建的《秋千词》,词中写道:"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盘中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动,双手向空如鸟翼。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把少女荡秋千时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三、清明节的信仰习俗,无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期望
插柳 观世音以柳枝普度众生,所以人们认为柳枝可以用来辟邪解厄。清明节正是柳条发芽之时,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戴柳的原始动机是想运用接触巫术将柳树旺盛的生命力嫁接到自家门庭和自己身上,从而达到家庭人丁兴旺,个体青春永驻,身体健康的目的,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恶神也就能退避三舍不敢接近了。
放风筝 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杨柳垂丝的清明时节是放飞风筝的季节。古代放风筝是一种迷信的巫术行为,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风筝放上天后,故意剪断牵绳儿,期盼消灾祛难,所以民间习俗中,风筝断了线,落在谁家的房顶上或院子里,那么,那家主人就赶紧把风筝压在"镇石"下且放鞭炮驱邪。后来,风筝才逐渐失去巫术特色,变成了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方式。福建惠安一带,在清明祭扫墓时,大人带小孩在山间放风筝,认为此举有放邪的作用。不仅仅在中国,在外国也有,例如朝鲜在每年的风筝节中,人们把自己苦恼一一写在制作的飘带上,然后束缚在风筝上,当风筝飞上天空后,他们都把放风筝的绳子割断将风筝随风飞走,人们认为自己的苦恼也随之消失了。也有少数民俗学者认为,清明节鬼门暂开,将慰问故人的情谊寄托于风筝上,传达给死去的亲友。
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是生育理念的象征。关于蛋的生殖力量,世界各国都有传说。纵观汉文古籍里的宇宙起源神话,其中一种即是蛋生宇宙神话。汉族古籍《三五历纪》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这里的鸡子就是鸡蛋,盘古作为创世神诞生于鸡蛋之中,他将混沌分成清晰的天与地,这是蛋生宇宙的演化形态。
植树 "树木是被看做有生命的精灵,它承载了先人的灵魂,树能行云降雨,树能使阳光普照,树能使六畜兴旺,树能使妇女多子。"树生人神话称,树是人类的始母,最初的人类是从树中诞生的,所以人们崇拜树,需要树,这种物质需求慢慢就演变成了崇拜对象。《金枝》中曾经介绍过这样的习俗:"如果印度教徒种植一片芒果树林,他必须把一棵芒果树作为新郎和另外一株别的树结婚。德国的农民习惯在圣诞节的前夕用草绳子把无花果树扎在一起,让它们结出果实。"在这里,树木的婚礼显然是处于对人类的模仿,而形成这种模仿的基础,则是因为人们相信树木像人类生命一样具有繁衍、生育的能力。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起是四大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祭奠祖先、尽孝寻根、缅怀英烈、敬贤感思是清明节的核心礼俗。中国人自古就非常崇拜祖先、尊敬长者。祭祀扫墓的习俗自秦汉相沿承袭,普及民间,历两千年而不衰,成为清明节不可缺少的礼俗活动。正如民谣所云:"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而古代的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节庆习俗,得以流传。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对于逝者的生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缅怀方式,清明扫墓是中国人的选择,这种方式包含着中国人对于宇宙,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基本看法,是中国人尊重历史,知恩而报的现实表达。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表达着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承前继后这就是清明节祭祀扫墓的社会意义。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关键词:
历史上的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外,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玩的吗?
高利率持续吸金 美国货币基金规模升至新高
意甲:奥卡福谈加入米兰,但我很开心,对未来感到非常自信!
yin魔非我本愿——天才而已
2023年8月4日无缝管价格最新行情预测
汤臣倍健:2023年半年度净利润约15.45亿元,同比增加47.41%
中超控股:终止设立医疗健康产业基金
董事长姚振华被讨薪者围堵,宝能回应
hy工房三部都是谁(求hy工房3d蒂法的那集 谢谢)
2023温州鹿城第五期汽车消费券发放对象
检方指示警方今日传唤黄子佼,后者一言不发走入“地检署”
DNF幻影手镯 dnf幻影手镯
张家口农商银行白庙支行开展反洗钱、“断卡”宣传活动
曾羽等: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有望年内重启,哪些行业受益?
海欣股份涨停
2023全民健身日泰顺县体育中心场馆免费开放最新消息
开启金牌"进货"模式!江苏名将张雨霏收获成都大运会第四金
杠杆资金加仓股名单出炉!3股上半年盈利翻倍
香波特谈库里13年54分:我们让他变成野兽 他的信心被彻底点燃
尖牙笼(尖牙)
寡言养福,寡躁养禄,寡欲养寿
企业加紧备战“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京东工业防汛备汛用品订单量同比增长50%
盘中异动 | 天弘中证计算机主题ETF涨2.08%
明阳智能:8月3日融资买入1977.5万元,融资融券余额15.63亿元
4000多人被困!河南救援队用“人肉”梯子转移涿州被困人员
rtk测量仪器(测量室内温度的仪器叫什么)
梅田镇龙村瑶族村:修通产业路 助力产业兴
警惕!黑色系接连重挫,焦炭大跌超145,钢价共振走低,钢价还能涨?
阵雨或雷雨明日上线!青岛今天多云间晴,市区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7℃
碧桂园前7个月权益销售额约1408亿元